国家大剧院线上看展又来啦!今年特别策划推出“名家带你去看展”,将以专家导赏视角带领观众深度观展。
本期“名家带你去看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带您走近《华彩——国家大剧院院藏品展》,引领大家一睹剧院藏品的风采。看完记得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就能进入VR虚拟展厅哦。
在这泼水成冰 万物凋敝的季节里,你是不是特别渴望看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本期将要介绍的作品,来自《华彩——国家大剧院院藏品展》的“音画无界”板块,让我们通过一起观赏艺术家笔下的自然之美,去感受这人文与自然之间脉搏共同跳动的韵律。
艺术家洪凌创作的《四季交响》和马路笔下的《声音》,正是以抽象的笔法演绎了自然界生命的律动。
1.洪凌《四季交响》
艺术家洪凌在创作《四季交响》时特别强调绘画当中的节奏感,他在自由地泼洒颜料与运笔之间,找寻着风的声音、树枝舞动的声音、雷雨磅礴的声音,甚至山峰之间轻语、呼喊的声音……
范院长:抽象,是洪凌先生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其内容也与现实生活相关。洪凌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他长期在黄山脚下生活,在那里感受大自然物象的万千变化,更重要的是他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独有的气息。因此在他的作品里,艺术家将他从生活中见到的物象抽取出典型,以点线面的形式组成画面,无论是表现四季交替的景观还是云雾之间的气息,都是为了体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马路《声音》
马路在创作中始终追求用尽可能自然的方式形成画面。他不去设计画面最终呈现的结果,只重视画面形成的过程。在他的作品中,自然景象并非刻意营造,而是以流动着节奏与旋律的自然手法,去形成自然的面貌。
而这种创作思想,来自于马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遵从,从而达到了“无意为佳,乃佳”的中国传统境界。静心观画,你是不是似乎可以听到浪花翻涌,击打礁石的自然之音?
范院长:抽象的视觉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跟音乐更为接近,因为音乐的旋律更具有抽象性。观看抽象作品更能让观众感受到纯粹的形式美感,并且能将音乐中的旋律感与绘画中的节奏感相联系,形成审美上的通感,达到更加立体的审美体验。
3.靳之林《黄河大瀑布》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授,靳之林先生最喜爱的是北方的风景和农村的质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前往延安体验生活的靳之林被黄河沿岸的人文景象所吸引,从此,“黄河”成为他创作当中重要的母题。靳之林笔下的黄河或壮美、磅礴,或隽秀、宽容的姿态在其作品中被体现地淋漓尽致,而他的艺术生命也如同黄河一般奔涌流淌,生生不息。
范院长:靳之林先生的艺术人生最大特点就是几十年走向黄土高原,在陕北黄河流域扎下根来,并进行民间艺术的考察和对黄河以及黄土高原景象的描绘。这幅《黄河大瀑布》就是靳先生用油画的表达方式,以壶口瀑布为原型进行的写生和创作。在作品中,当我们看到浪花飞溅时,耳边似乎也能听到瀑布倾泻所发出的交响。靳先生在该作品中将黄河的壮丽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的艺术精神也如同黄河奔涌般,生生不息。
4.邵晶坤《白牡丹》
邵晶坤先生的绘画博东西方艺术之长于一体,但又有着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她的绘画作品具有音乐般的节奏,同时又专注于色彩的搭配,“在她眼中,万物融化,一切皆以色彩的方式存在着;在她的世界里,色彩不是附着在有机体上,而是有机体附着在了色彩上。”
范院长: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优秀的女油画家,邵晶坤先生长期研习如何表现花卉。在这幅《白牡丹》中,邵先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表达手法,将白牡丹塑造得优雅、充实而茂密,充满着昂扬的生机,这也体现出她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把自身对自然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热爱倾注其中。
看过这些作品,你有没有被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所触动?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们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充分地感知自然,用娴熟的技法描绘自然,达到了心物交融的境界,也带给我们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生命的延续来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冬天已至,春天还会远吗?相信不远的将来,疫情的“寒冬”也将远去,让我们稍安勿躁,以艺术之美洗涤心灵,静待万物复苏,破土重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