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喜迎新春 这些展览不容错过~
2021-02-10 网友投稿

2021年春节临近,为增添喜庆的节日氛围,丰富市民的新春文化生活,北京各大博物馆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如“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等,展品丰富,文化价值高,春节假期不妨来看看吧!

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日前,“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围绕美是由人民创造的而展开:人民耕耘在希望的大地上,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美术家们笔耕不辍,用心灵描绘美的事物、塑造美的精神。展览以牛的形象为主体,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脍炙人口的名作(包括少量外国美术作品),及少部分邀约作品共近60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民间美术等类型,分为“瑞牛呈祥”、“时代壮歌”、“大地诗韵”、“艺心同音”、“石榴同心”、“医者仁德”、“大国工匠”7个篇章,还有“书为心画”、“人民的形象(续篇)”(含“张安治绘英模人物作品展”)2个专题展。

此次展览的开篇是“瑞牛呈祥”,在美术馆圆厅重点展示以“牛”为题材的经典名作,涵盖雕塑、国画、油画、版画、漆画、书法,以及年画、剪纸等艺术形式,共70余件,是融汇经典、喜庆、祥和为一体的烘托新年氛围的主题版块。这其中既有展现馆藏齐白石、李可染、董希文的牛题材经典之作,也有呈现刘开渠、王合内、熊秉明等雕塑名家“牛”作,还有剪纸、年画、春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体现生活乐趣与时代特色的崭新创作。

“时代壮歌”篇章呈现深入生活、关注现实、歌颂新中国的宏大叙事作品。中国艺术家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和工厂火热的车间感受新中国的新气象,满怀激情地表现自豪、幸福的新中国人民;同时,还表现改天换地的新中国的建设景象。这些作品汇成时代的壮歌,激荡人心。

“大地诗韵”篇章展出作品71件,除了遴选自馆藏古今中外的大师名家作品之外,还邀约了当下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专门进行创作。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的丰富性以及对整体文化发展面貌的关照与回应,不仅反映祖国河山的美好,彰显人类栖居之地的多彩,还折射出艺术家内心景观的曼妙。

“艺心同音”篇章精选馆藏作品45件,通过对经典藏品进行新的研究和阐释,以“对话”为策展理念,呈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在面对风景与记忆、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中的共同理念:对于永恒之美的追求、艺术规律的探索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医者仁德”篇章精选26件绘画、摄影、雕塑作品,勾勒出各个时期医护工作者伟大的精神。不仅呈现了新时代艺术家对抗疫过程中“医者”的刻画,也从馆藏经典中精选了近现代美术史中关于“医者”形象的重要作品。

“大国工匠”篇章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工艺美术精品佳作以及邀约部分工艺美术大师的新作共36件。在品类上,包含了石雕、木雕、漆器、陶瓷、刺绣、唐卡等。这些作品呈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们较高的创作水平,他们工艺精湛,充分挖掘自然材质的美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些作品显现了美术大师们的匠心独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文脉传承中物态的凝练。

“书为心画”篇章遴选中国美术馆藏画家书法精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集体呈现。展览旨在倡导书法与国画相互促进,呼吁国画家重视书法与题款,以提升国画的品味;也鼓励书法家从国画中汲取有益养分,以丰富书法的内涵。

时间:即日起—3.14

场馆:中国美术馆1、2、3、4、5、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号展厅、四楼开渠厅、六楼藏宝阁、户外雕塑园

御瓷新见——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展

中国瓷器生产发展到明代,从唐、宋时代众多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以后,基本演变为景德镇窑“一枝独秀”的局面,景德镇被誉为“天下窑器所聚”之地。明、清两代五百多年,至精至美的瓷器多出于景德镇。特别是景德镇御窑瓷器,长期代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在景德镇设陶厂(后更名为“御器厂”、“御窑厂”),拉开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帷幕。鉴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全国的能工巧匠不断汇聚于景德镇,以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创新的姿态,源源不断地为宫廷烧造了大量品类丰富、质量精湛的瓷器,这些瓷器主要被用作皇家的日常饮食、陈设雅玩、祭祀与赏赉等。而烧窑所产生的残次品,则被打碎后掩埋在御器厂内,长期不为世人所知。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遗址进行过多次正式考古发掘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御窑瓷片数以吨计。经过考古人员的整理、拼对、修复,一大批明代御窑瓷器得以“重见天日”,这为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明代御窑瓷器系列对比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展览以“新见”为切入点,将一些新发现且未曾展出的重要出土瓷器予以展示,同时也对以往历次展览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向公众更全面地展示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展示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瓷,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青花瓷、釉里红瓷以及青花釉里红瓷。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均属于釉下彩瓷,分别以氧化钴和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素坯上描绘纹饰后,施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即成为釉下蓝彩瓷和釉下红彩瓷,分别被称作青花瓷和釉里红瓷。

第二单元展示颜色釉瓷,颜色釉瓷是明代景德镇御窑烧造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于釉内含有不同着色金属氧化物,致使瓷器烧成后呈现不同颜色。元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颜色釉瓷有卵白釉、孔雀绿釉、祭蓝釉、黑釉瓷等。明代景德镇御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烧出甜白釉、鲜红釉、洒蓝釉、浇黄釉、瓜皮绿釉、茄皮紫釉瓷等新品种。另外,还开始模仿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龙泉窑等名窑瓷器釉色,烧造出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仿龙泉青釉瓷等。

第三单元展示各种彩瓷。明代景德镇窑烧造的彩瓷主要包括五彩、斗彩、杂釉彩、素三彩瓷等。其中五彩瓷可分为纯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青花五彩系指先在已成型胎体上以青料描绘图案局部,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施以各种彩料,凑成整个图案。纯釉上五彩瓷的烧造贯穿于整个明代;青花五彩瓷始烧于宣德朝,以后各朝延续烧造。

时间:即日起—2.28

场馆:故宫博物院景仁宫

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

日前,“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典藏清代宫廷珍品”展在国博举办,这是沈阳故宫精品文物在北京的首次系统展示。展览以“皇权与秩序”、“生活与习俗”、“陈设与清供”、“艺术与信仰”和“文治与武备”为脉络,展出沈阳故宫馆藏清代宫廷文物200余件(套), 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馆藏30余件(套)清宫器物参与展览,为观众揭开中国最后一个皇朝的神秘面纱,展现出清代宫廷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最高工艺。

清朝共有12位皇帝,沈阳故宫是清入关前三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和清世祖福临营建和使用的宫殿,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就出生在沈阳故宫的永福宫中。从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是清王朝在东北地区奠基发展的阶段,沈阳故宫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历史遗迹,同时也是收藏清前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本次展出的汉满蒙文龙纹信牌、努尔哈赤御用宝剑、皇太极御用腰刀,就是清开国时期艰难创业的珍贵物证。

清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陪都宫殿”,又因其系“龙兴重地”而倍受历朝皇帝的重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十次东巡盛京,拜谒祖陵、瞻仰盛京旧宫。沈阳故宫至今仍收藏着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使用的卤簿仪仗,有车舆、兵仗、伞、旗、幡等。观众通过皇帝驻跸盛京皇宫举行筵宴、典礼时,演奏宫廷音乐所用的乐器如编磬、编钟、特磬、琴、瑟、排箫和指挥演奏所用的彩缎乐麾,可以想像到金声玉振、钟鼓齐鸣的奏乐场景,感受到等级森严、礼节繁缛的宫廷礼仪。

乾隆时期,大量清宫珍品随皇帝东巡运至盛京,盛京皇宫成为当时与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皇家三大珍品宝库之一。精美的盆景、花盆,华美的如意、火镰,吉祥的“寿山福海”碗,精致的唾盂、渣斗,做工考究的皇家饮食用具,富丽华贵的首饰佩饰,工艺高超、形制各异的装饰物等等,不仅可以满足观众对清代宫廷日常生活奢华与别致的想象,也从侧面展现了清代工艺美术的发展高度。

时间:即日起—3.21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

薪水相传——中国戏曲学院建校暨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成就展

中国戏曲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是新中国由国家举办的第一所戏曲教育机构,最初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首任校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先生。从那时起,一代代国戏人始终以党和人民的戏曲教育事业为己任,以艰苦卓绝的奋斗、传承经典的坚持、兼容并蓄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日益宽广的戏曲教育发展之路,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发展史。今天的国戏,已然成为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中,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影响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艺术院校。以国戏为缩影,以国戏为代表,古老的戏曲艺术与新时代的戏曲教育正愈加焕发出巨大的魅力与张力。

展览以“荣膺使命”“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春华秋实”四个篇章为纲领,从综合层面尽可能详尽地展现中国戏曲学院与新中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戏曲艺术共命运的发展脉络。以中国戏曲学院为缩影的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历史将以珍贵的历史实物、详实的图文资料、生动的多媒体形式融合辉映,镌刻国戏人、戏曲人70年来筚路蓝缕、改革创新、硕果累累的辉煌印迹,凝听70年来励精图治、知行合一、薪火相传的时空回响。

时间:即日起—2.20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

龙马精神海鹤姿——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中国京剧传承悠久,历经近二百年的发展衍变,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国粹”。马连良先生是中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马派”艺术创始人,列入京剧“前后四大须生”,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剧目和宝贵文化遗产。2021年是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以马连良先生的生平经历和舞台艺术为主线,通过一百余组件珍贵文献、京剧文物,以及图片、影像资料展现他的舞台生涯和“马派”艺术精华。

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须生泰斗”,主要讲述在历史背景下,马连良的人生轨迹。第二部分“温如剧艺”,通过马连良经典的代表剧目和精致的戏曲服饰,表现他在艺术上达到的巅峰成就。

第三部分“菊坛流芳”,以马连良的交游和授艺为线索,展现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以及艺术传承。同时,展览旨在普及京剧知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观众走近京剧,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时间:即日起—5.23

场馆: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展厅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日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为国博首个古代服饰通史类展览陈列,展期拟定为一年。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

据悉,此次展览得到多家相关单位的支持,借展单位8家,支持单位16家,部分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展品为首次展出。展览除了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立体呈现了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时间:长期展览

场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8展厅

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

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些法器大多深藏宫中,极少展出,因而不为外界所知。

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联袂推出“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所选110余件文物大多是乾隆时期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宫廷的最高工艺水平。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法器类文物,尤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这些文物对于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的物质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宫廷所用法器门类众多,工艺精湛,用材广泛,有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珍珠、珊瑚等各种材质,其中不乏珍贵稀有之物,以彰显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本展览从故宫博物院藏上万件法器文物中精选各门类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藏传佛教法器一百余件,大致按功用分类展示,以期公众对清宫藏传佛教法器有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

时间:即日起-2021.03.14

场馆:嘉德艺术中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