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政
肉制品厂的招牌变成了电影胶片的模型——几年前还飘着肉香的通州台湖铺外路,因为一家老厂房的华丽转型,如今变得“墨香”十足。
摊开地图,台湖的交通优势格外明显。紧邻京哈高速的绝佳位置,曾让这里集聚了一批制造企业,其中不少都是耗能高、用水多的行业。
19年前,双益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广瑞也是看中了台湖的位置,把车间设在这里,主要生产加工肉制品。生意格外红火,5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从早忙到晚。
改变发生在2016年。当时,区里组织企业家开会,主题就是“一般制造业疏解”。刘广瑞创办的肉制品厂被划入疏解的范围内。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最后拍板决定主动疏解:“再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
把一个运营了十几年的厂子关了、把一直赚钱的买卖停了,搁谁心里都不太乐意。但他有自己的想法:“食品生产基地旁边就是萧太后河,我真是看着这条河一天天暗淡下来,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不能富了自己却把好环境搭进去。”
然而,对于这位几十年来都扎在食品行业的老将而言,转型又是何其困难!
当时,台湖开始谋划打造“演艺小镇”,这让刘广瑞敲定了转型的方向。肉制品厂占地面积约73亩,恰好位于通州区台湖创业园区,距离正在建设的环球主题公园仅一公里,文旅资源优势也格外明显。
一年后,规划敲定,他主动拆除了生产设备,把生产厂区转变为文创园区,以老旧生产厂房和办公楼为基础进行再设计与改造,过去的加工车间等老厂房悉数“变身”,曾经的肉制品加工车间彻底变了模样,已经建起来1500平方米排练厅及剧场,8000平方米摄影棚,18000平方米的创意中心,用于文创及科技类企业办公空间,12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提供作品创作及项目孵化等服务,还有7500平方米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及影视后期制作机房等配套空间。
大运河皮影艺术馆、艾特家族影视公司、北京心灵之声残疾人艺术团……转型以来,园区已经陆续引进了影视、戏剧、多媒体、非遗文化、原创设计等文化原创项目,汇聚了专业影视演艺人才及企业,形成通州影视演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双益发文创园累计入驻企业60余家,其中50家都是文化企业,涵盖演艺团体、戏剧创作、影视拍摄、非遗文化创新、设计及文创等领域,已形成以演艺影视制作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针对一些重点项目,文创园也将与艺人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未来也能增加文创园的收益,彻底实现向文创产业的转型。
“虽然转型初期经历了阵痛期,但这三年多数空间已完成升级,企业越来越多,收益也越来越好,事实证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如今变成双益发文创园董事长的刘广瑞计划着,园区还要为影视戏剧演艺企业提供空间及资源对接服务,为入驻企业搭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为台湖演艺小镇引进更多演艺机构、艺术家,繁荣演艺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