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中都:初为首都 气象万千
2021-04-09 网友投稿

刘永加

868年前,1153年4月21日(金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金国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金中都在大规模建设中融入了大量首都元素,宫殿金碧辉煌、雄伟瑰丽,城市景色优美,制度完善,文化繁荣。

金碧辉煌的天际线

我们常称北京是五朝古都,辽代时北京称为“南京”,也称“燕京”,是辽国的陪都,北京真正成为首都,是在金代。金中都是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经过详细规划后改建而成为都城的。金天德三年(1151年),海陵王下令迁都燕京,并命大臣“图上燕城宫室制度”,“命张浩等增广燕城”。扩建之前,还派人对北宋都城汴梁进行了详细考察,汴梁的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及其华美壮丽的宫殿建筑,都成为金中都的学习范本。

扩建后的金中都与辽南京相比,东、西、南三面各向外扩展了大致三里,占地面积增大了一倍多。整个城池呈方形,周长约33里,城墙高约12米,有敌楼910座,挖壕堑三层;分大城、皇城、宫城三重结构,大城四面城垣各开三门,北城垣复增一门,共设13门,城内置62坊,前朝后市,街如棋盘。

皇城是金中都全城的中心,说到金朝的皇宫,除了正史记载外,著名诗人范成大也很有发言权,因为他曾出使金朝,进入金皇宫。南宋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44岁的资政殿大学士范成大率使团赴金国,他在其日记《揽辔录》中记录了出使金国沿途的见闻,对金中都宫阙城垣作了详细描述——

东西廊之间,驰道甚阔,两旁有沟,沟上植柳,两廊屋脊皆覆以青琉璃瓦,宫阙门户即纯用之。驰道之北即端门十一间,曰应天之门,旧尝名通天。亦井两挟,有楼,如左右升龙之制。东西两角楼,每楼次第攒三簷,与挟楼接,极工巧。端门之内,有左、右翔龙门,日华、月华门,前殿曰大安殿,使人入左掖门,直北,循大安殿东廊后壁行,入敷德门,自侧门入,又东北行直东,有殿宇,门曰东宫,墙内亭观甚多。直北面南列三行门,中曰集英门,云是故寿康殿母后所居。西曰会通门,自会通东小门,北入承明门,又北则昭庆门。东则集禧门,尚书省在门外。又西则有右嘉会门,四门正相对。入右嘉会门,门有楼,与左嘉会门相对,即大安殿后门之后。

范成大这大段的记载,给我们最为生动直观的印象,就是金皇宫规划设计整齐,建设规模宏大,殿阁气势恢宏,色彩金碧辉煌,这些特征正是北京作为都城的重要元素。从此金碧辉煌成了北京的天际线。

苑囿广布风景名胜

作为首都,金中都不仅是政治中心,同时也是风景胜地。金朝对中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苑囿建设,由此出现了一大批风景名胜。金中都园林的开发,为后来北京地区的园林布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都皇家苑囿的分布,除大宁宫外,还有东苑、南苑,以及曾在园内阅兵的西苑和北苑等。还在中都西北郊建造离宫别馆,今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当年都有金帝的离宫。今钓鱼台一带,当年金章宗曾在此垂钓。金中都既有优美的自然景区,又有新建的园林建筑,整个城市可谓景色秀丽、佳胜万千。著名的燕京八景,最初就形成于金代。

金中都的美景很容易让诗人流连忘返,留下后人传诵的诗歌作品。范成大出使金国时不仅在日记中记载了金中都皇城的盛景,还写了不少感怀诗:“九日朝天种落欢,也将佳节劝杯盘。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这首诗是他应邀到金中都郊外的西山一带观赏菊花,时值重阳节,却不料忽遇天降大雪,他在雪中继续游览西山,回来后写下即兴诗《燕宾馆》。

“宝带香褠水府仙,黄旗彩扇九龙船。薰风十里琼华岛,一派歌声唱采莲。”这首金代的《宫词》描绘出北郊离宫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一派美景。“柳外宫墙粉一围,飞尘障面卷斜晖。潇潇几点莲塘雨,曾上诗人下直衣。”也是金代诗人描写北苑景色的诗作。北苑位于中都城北,即今北海、中海一带,也是辽代瑶屿所在地。湖中有两岛,一是琼华岛,二是长松岛,即今团城所在地。

金中都的另一处景点——瑶池的西岸,建有蕊珠宫,其中有高大的蕊珠殿。金章宗有一次在此邀请诸臣中秋赏月,金代文学家赵沨当场作诗:“秋气平分月正明,蕊珠宫阙对蓬瀛。巳驱急雨销残暑,不遣微云点太清。”诗中对蕊珠宫与湖中的瀛洲、对岸的蓬莱宫相映成趣的景色进行了生动描述。

金章宗喜好在京郊游山玩水、巡游狩猎,他对京郊的各个景点十分熟悉,游览后常会进行一番圈点。金章宗曾诗赞仰山寺:“金色界中兜率景,碧莲花里梵王宫。鹤惊清露三更月,虎啸疏林万鹤风。”仰山位于中都城西北方,即今门头沟妙峰山南樱桃村北,辽代山上建有寺院,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敕命重修,赐名栖隐寺,金世宗和金章宗很喜欢到栖隐寺游玩,留有题诗刻石。有了二帝的支持,这里渐成金代佛教名寺,后又屡有兴建,珠阁参差,那时即有“仰峤丛林为燕京之最”一说。

城市管理应运而生

北京地区成为金国首都后,金朝廷不仅要发展繁荣首都的商业经济,同时各项管理制度建设随之跟上,使偌大的首都运转有序,社会安定。

作为金国商业外贸中心的中都,商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金中都重要的商业中心在城北檀州街一带和城东南新开辟的一个商业区,主要以市马为主,也兼及市易其他货物。由于宋金之间增设了榷场,所以南宋、西夏等国的商品,由水陆各要津源源不断地流入中都市场,中都的市场更加繁荣兴旺,很好地满足了中都市民的生活需求。

对于中都市场的管理,金朝廷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就是“市令司”,设市令一员,正八品为长,宣宗南迁后以左右警巡使兼任,下有丞一员,下辖司吏四人,公司八人。市令司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对违法者严加惩处,保证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央政府还派出“中都都商税务司”进行巡查和监督,不仅对市令司工作进行监督,还协同市令司加强市场管理。

对于中都社会治安的综合整治管理,金朝廷设立了中都警巡院,下设警巡院使、警巡院副使和警巡院判官之职,他们“掌平狱讼,警察别部”,还要“警巡稽夫”。据《金史·百官志·诸京警巡院使》载:“警巡院使一员,正六品,掌平理狱讼,警察别部,总判院事。”到了金世宗即位后的大定初年,中都警巡院又分设左右两院。显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社会治安和民事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了。

金中都左右警巡院是独立的司法行政机构,专门从事平理狱讼、阅实户口、社会治安、均平赋役等都市民事及各项行政事务,且警巡院的执法人员也都有薪酬,向职业化、专责化迈进了一大步,从而使警巡制的发展有了保障。

教育文化大发展

金中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这为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当时北中国的文化中心。

早在金太祖时,金国就参照汉字创制了女真大字颁行;金熙宗时,又制成女真小字并颁行。到金章宗时,翻译了《四书》《五经》等汉文化经典著作,并列为太学课程。金在中都还设立司天台,专司天文、历法和气象之事,并招收生员,培养科学人才。

金设立了国子监,金中都所在的大兴府,设大兴府学和女真府学。金实行科举考试,分乡试、府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最高级的殿试在中都举行,殿试的榜首为状元。在女真学和汉学同样得到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金世宗采纳建议,设立了女真进士科,这些女真进士在金末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代的科举,选拔了大批政治人才,提高了各级官吏的文化素质和学识水平,促进了女真族的汉化,加速了民族融合,改变了自古文人多出南方的局面。

金中都规划严整,布局有序,环境优美,宫殿宏丽。由金中都开创的都城建筑布局先河,在元大都得到发展,明清北京更臻于至善。同时,金中都积淀并扩大了文化内涵,使北京地区的文化元素更加绚丽多彩,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