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平安大街:绿荫映京韵
2021-06-06 网友投稿

初夏,日头已烈。平安大街张自忠路,郁郁苍苍的行道树仿佛撑起大伞,骑行步行,一路绿荫遮阳。

首都功能核心区这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自去年开始,通过中间夹“绿心”、南北增“绿带”,昔日宽阔少绿、车速飞快的忙碌,正逐渐被一路绿色、慢行优先、健步悦骑的从容所取代。这是落实城市总规,让老城“慢下来”“静下来”的生动实践。

曾经

平安大街并不舒适

平安大街位于二环以里,东起东四十条桥,西至官园桥,全长6.6公里,宽约40米,于1999年竣工通车,是北京城东西方向的第二条交通大动脉。

大街横贯东城、西城,其中,东城段3.1公里,由东四十条段、张自忠路、地安门东大街组成;西城段3.5公里,由平安里西大街、地安门西大街组成。

平安大街也是北京内环路的北段、老城四重城郭之皇城城墙的北墙。两旁分布着南锣鼓巷、景山、东四三条至东四八条等多个历史文化精华区;玉河、皇城根遗址公园、钟鼓楼等文物古迹众多,是记录城市变迁、见证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这条大街通车21年了,为何现在要变?

路面太宽,是一个重要原因。

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陈献森介绍,1999年,平安大街建成时,宽度约40米,双向6车道,路面开阔。但时隔21年,40米左右的道路宽度已经不再符合当前老城区的交通环境要求。

陈献森说,环境心理学上有个“尺度”的概念,就是当道路的宽度是路侧房屋高度的两倍时,人对环境的感觉是舒适的,反之,过宽或过窄,都不舒适宜人。平安大街两侧,现有房屋高度为3米至6米,而路宽达40米,远远超过房屋高度的两倍,让人感觉很有距离感,住在大街两侧的老人曾反映40米的过街距离太长,大街缺乏绿荫,通行安全性、舒适性低,甚至产生了“平安大街并不‘平安’”的抱怨。

不仅如此,通车21年来,不断增加的灯杆、电箱布局杂乱,给大街的第五立面“织”出一条又一条空中障碍,严重影响了平安大街景观视廊的整体观感。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李金路说,通车20余年来,这条宽阔的大街的确缓解了交通问题,但缺点也显而易见:街道高宽比严重失衡,破坏了老城的优美度和舒适度;车辆高速行驶,人们难以停下来游览和购物;缺乏绿荫、阳光直晒,加重了老城的热岛现象。在李金路看来,平安大街这条地处二环里的城市主干道,并不舒适宜人,也与如今老城悠闲慢生活的定位相悖。

提升

林荫大道重现老城风景

202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首都核心区控规发布,明确要让老城慢下来、静下来,要安宁交通、林荫街巷、健步悦骑,内环路被定位为由健步悦骑与高品质公共交通共同支撑的绿色交通骨架。

平安大街正是内环路的北段。

平安大街环境提升采取示范段先行、分段实施、分段亮相的模式。2020年10月,东城区围绕交通优化、绿化改造、风貌治理三方面,对平安大街东城段进行环境整治提升。目前,示范段张自忠路已完工亮相,地安门东大街、东四十条段的提升工程已全面铺开。今年8月前,平安大街东城段全线亮相。

很快,平安大街西城段环境提升将率先完成赵登禹路口至新街口南大街路口400多米的示范段。7月1日前完成平安大街西城段中央绿化隔离带全线建设,实现赵登禹路口至官园桥路段的整体完工。年底前,实现西城段全线整体亮相。平安大街西城段项目现场指挥、西城区城管委主任张丁说:“我们不仅要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还要根据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在平安大街西城段完成道路林荫化改造、打造健步悦骑空间、依托什刹海景区串联小微绿地、轨道交通站点微门户等。”

今年,平安大街东城段、西城段全面进行环境提升,通过增设中央绿化带、改善街道步行骑行环境、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保护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等,把平安大街打造成为安全、舒适、绿色、人文的健康街道和古都文化名片。

绿化是整治提升的重点,曝晒路面变成林荫大道。

在保持公交专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变的前提下,机动车道数量不减,但宽度“瘦身”,为“林荫”腾空间——在路中央增设了2米至3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同时结合周边皇城遗存、仓廪文化、居住文化特色,选植国槐、海棠等乡土树种。使平安大街的林荫化率增加至70%,整条街变得舒适宜人,绿意盎然,让平安大街变身成一条林荫景观大道,实现有荫可乘、有景可看、有座可憩。

这条林荫大道也改变了以往“车行为主”的思路,调整为慢行优先,绿色低碳出行的理念。步行、非机动车等慢行系统要素提到更高的位置。结合道路横断面优化,通过增设过街安全岛、公交港湾、补植行道树、保证骑行路权等,提高健步悦骑的安全性、连续性与舒适性。平安大街西城段通过抬高人行路板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步行路权,营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同时,打造城市“微门户”系列,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塑造公共交往空间、健身活动场所,让周边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重现老城风景,也是整治提升的重点。张自忠路示范段整治提升过程中,沿街建筑“修旧如旧”,通过邀请专业的古建修缮团队,采用老砖老瓦老工艺,重现古都京韵。东城区为沿街居民、商户提供传统、民国、新中式等“菜单式”选项,并传承干摆、丝缝、淌白等传统建筑砌筑工艺,改造、修缮建筑立面,使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气息融合共生。

修缮提升后的平安大街,将与2019年、2020年陆续修缮亮相的雍和宫大街、东四南北大街纵横交错,形成交相辉映的京韵京味。

平安大街西城段环境提升结合老城历史水系精华什刹海的公共性,通过优化临水空间景观,串联沿街线性绿地,形成特色公共空间序列。同时,设计历史文化探访路径,展示历史记忆,讲述北京故事,让传统历史风貌和现代共享空间交融共生。

在平安大街沿线,分布着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和敬公主府、通惠河玉河遗址、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地标,这其中,有些文化地标尚未对外开放。东城区正在逐一对接、尝试打开平安大街东城段两侧的老城遗址,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走近其中、亲近古迹。

目前已有成果。例如,通过校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也就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去年11月1日至今年8月31日面向社会团体、中国人民大学校内各单位、全校师生及校友电话预约开放,并计划于今年9月1日起扩展至面向个人开放。

体验

临街居民:“第一感觉,舒服!”

近日,记者通过“骑行+步行”的方式,走了一趟已修缮完成的平安大街张自忠路段,路遇大街两侧的居民,对改造大家交口称赞,“第一感觉,舒服!”

初夏的太阳,已有炙烤之感。记者骑着车,从张自忠路西口出发,三米多宽的非机动车道上,骑行顺畅,一路绿荫。

大街中央,近800米的中央绿道一路绵延,高处,国槐耸立,树影婆娑;低处,月季盛放,娇艳动人;地上,角堇、矮牵牛、绣球等香花灿烂缤纷。以中央绿化带为隔,大街双向六车道上,车辆有序行驶。“有一种在南方林荫大道骑行的感觉,慢慢骑、慢慢看,很放松,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胡同爱好者何溪骑着单车,享受着老城的静美。

骑行至和敬公主府附近,记者将共享单车停靠在电子围栏,开始步行。脚下青砖墁地,头顶绿荫蔽日,国槐、竹子、冬青等绿植参差错落,树池一路联通。

步行中,既不必因横七竖八的变电箱、交通杆等城市家具刻意绕行,也不会被乱停乱放的三轮车、共享单车扰了愉悦的心情。眼前,蓬蓬勃勃的绿色映衬着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文化遗迹,让人放慢脚步,静静欣赏。走累了,还有精致的街边花坛、廊架、座椅,可歇脚、可发呆。

大街沿线,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和敬公主府、通惠河玉河遗址、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地标散布其间。行走在大街上,不仅有穿越绿荫的休闲舒适,更有亲近古都的诗意浪漫。

望着眼前的街道,家住张自忠路府学社区的刘君开心极了,“我在张自忠路北住了十多年,大街改造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舒服、美观。以前路中央是铁丝网,常有不守规矩的行人越过铁丝网横穿马路,现在路中间加了隔离带,过街安全岛,司机行车更安全了,行人过街慢下来了,大街变得美观了,尤其夏天一到树绿了、花开了,一出家门感觉特干净舒爽,骑车、散步的人都变多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