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学遇到艺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中国美术馆以“美在科技”为主题,精选了100余件馆藏科技题材作品集中展出,向观众全面展示科技、艺术和创新的关系,并着重呈现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众多科学家雕塑亮相同一展厅
此次“中国美术馆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分为“科技人物——求真之路开拓者”“科技事件——创新征途里程碑”“科技成就——知识应用结硕果”三个部分。
第一篇章中,最吸引观众目光的就是一座别出心裁的“科学家之山”。这座山形展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十位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小型雕塑。从中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医药学家李时珍、科学家沈括,到近现代的钱学森、杨振宁、邓稼先、林巧稚,再到国外的爱因斯坦、笛卡尔、佛洛依德……每一件雕塑都栩栩如生,仿佛让科学家们跨越时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这件题为《高山仰止——向伟大的科学家致敬》的作品,出自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之手。“我把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积累的科学家雕塑的小稿整理出来,搭建起这座科学的高山。现在,这些作品分别陈列在祖国各地的大学校园、城市广场和博物馆、美术馆中,表达我们对科学家的致敬。”
《高山仰止》周围,围绕着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众多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巨幅画作或雕像,也不乏描绘教师、测绘员等平凡科技工作者形象的作品。通过这些精彩的作品,观众可以形象地了解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状态和内心世界。
●多件作品展现北京重大科技成果
在“科技事件”和“科技成就”两大展厅中,则集中呈现了现代水利工程、发现大庆油田、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南京长江大桥通车、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现截流、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安全返回、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事件,以及新中国科技在众多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和创新成果,如:自主设计建造万吨级远洋货轮、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海洋石油钻探平台、正在服役的辽宁号航母、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造访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助力全球进出口贸易的高铁等。
其中,不少北京题材的作品也精彩亮相。冯法祀绘制于1957年的油画《石景山钢铁厂》展现了首钢前身的面貌,周令钊的水彩画《修十三陵水库》生动描绘了1958年首都劳动大军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康剑飞的《新北京系列之鸟巢、水立方》呈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建筑之美,沙永汇的巨幅版画《凤凰展翅》表现了大兴国际机场的气势之美。
吴为山介绍,此次展览的创作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今年,除了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之外,也有来自英国、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的作品,其中不仅有颜文樑、关良、刘开渠、熊秉明这样的前辈名家,还有更多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他们的美术作品不仅展现了科技之美,也反映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更见证了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如何走向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这是我们今天办这个展览的宗旨。”
此次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3、5、7号厅,将展出至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