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掼跤是中国式摔跤,在老北京天桥上总能看到表演,还有个高手叫宝善林
2021-09-17 网友投稿

在老北京的天桥和一些集市庙会上,总能看到掼跤表演,这是一种中国式摔跤,也是卖艺的一种方式。

表演者都是彪形大汉,身着厚粗布做的摔跤服,露出身上一块一块的腱子肉。双臂左右张开,有如大鹏展翅一般,双脚叉开,一蹦一蹦地摇摆着身体,做出老鹰扑小鸡的阵势,嘴里还不住地呼喊“嘿!嘿!”两个人面对面,不断地旋转蹦跳,好像随时要准备扑向对方。其实这样的旋转呼喊,是为招揽看客,也就是“热场子”,等观众越聚越多,看看围观的差不多了,突然,一人伺机抓住对方的破绽,一转身大吼一声,给对方一个大背跨,摔在地上。动作那叫一个干净利落,雄强健美,周围一片叫好声,很有观赏性。我站在人群中看热闹,见此景也摩拳擦掌,觉得这人太棒了,简直是英雄。回家大人告诉我,这不是真正的摔跤竞技,动作都是事先商量好的互相配合表演,反正围观的人也不过是看个热闹,好玩儿而已,没人较真儿。这是竞技的摔跤演变成表演的必然结果,成为挣钱养家糊口的一种方式。虽说是表演,但在我那个年龄的男孩子心中,他们就是威风凛凛的大力士,充满了男人的魅力。

摔跤在我国始于上古黄帝时代,那时人们为了生存,在捕捉大型猎物时,经常要赤手空拳和野兽搏斗,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取得食物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摔跤。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了,成为冷兵器时代士兵的技能之一。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发掘的一座秦朝古墓壁画中,就发现了古代摔跤的画面,画上有三名男子,两人上场,旁边一人为裁判,整个画面气氛紧张热烈,说明在秦朝,摔跤作为竞技比赛已很普遍了。到了清朝,非常重视军事格斗,侍卫府设立“善扑营”,专门培养练武之人,摔跤是他们的必修课,摔跤称为“官跤”。“善扑营”类似于现在的特种部队,有侍卫宮廷的责任。每年正月,由选拔出的获胜者,在紫禁城内乾清宮门前举行“御前比赛”,比赛无体重、身高等级差別,全靠力量和技巧,皇帝亲阅嘉奖。当时侍卫府“善扑营”训练的跤手,有的是大内侍卫,有的是王爷贝勒的亲兵。

清朝灭亡后,“善扑营”就不存在了。摔跤技艺流传到了民间,从此“官跤”融入民间,统称为“掼跤”。一些名跤手,在天桥撂地画圈儿,以表演谋生。天桥有名的“沈三儿”,原名沈友三,身材高大,虎背熊腰。他出身武术世家,自幼随父学艺,又拜过一些武术名家为师,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技艺高超的名手,后来“沈三儿”参加了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在摔跤赛中得了冠军,还曾在北京击败过俄国大力士麦加洛夫,大扬国威。

民国时期一些娱乐场所都有“掼跤”表演的摊位,名手云集,天桥除了“沈三儿”,还有“宝三儿”,原名宝善林,当时名震天桥。

摔跤从捕食求生、自卫,发展到军事训练科目和体育竞技,最后流落到民间成为表演谋生娱乐项目。但同时,这项强身健体的方式,也影响了无数的青少年。作为展示男性独有的勇气、力量、彪悍、阳刚的体育运动项目,我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参与进来,在学习科技文化的同时,锻炼身手,强壮体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