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哲
一日,极偶然的机会,去了南池子一处秘境。胡同转弯处,惊鸿一瞥,一座亭子,被山子石托出墙头,凌空欲飞。这第一眼,可谓惊艳。
又有一座随墙门户,京城的宅门镶嵌了南方的石门框,题曰“闲趣”。却并不突兀,因其不同于胡同里生搬硬套的改装豪宅,这是一处用心营造的园林宅院。北京的私家园林,早已式微,在大部分深宅大院随着历史风云变幻,成为大杂院之后,还能保有花园的已是寥若晨星。还挂牌的可园、莲园、半亩园,要么衰败零落,要么只剩轮廓,再无玲珑曲折之逸情闲趣,亭台楼阁之赏心乐事。
可是每条大点的胡同,哪能没几处花园宅院呢?大名鼎鼎的史家胡同博物馆,就是凌叔华家的后花园,常来此串门的辜鸿铭,在不远处椿树胡同的旧居,也是中外知名的花园宅院。内务部街的明瑞将军府,至今还有一座巨大的土山,可那些山子石,却早已拉去电影厂做了布景。灯草胡同世续大人的宅子,所谓的花园,如今也只剩挤在红砖墙缝里可怜的几块假山石,诉说着无从复现的旧时光。
如今的北京城,哪还有这样的园林宅院呢?更莫谈还能对公众开放,让人一窥门径。在我踅入那石头门户之后,这个遗憾竟被满目的玲珑和青翠所抚平吹散。这是真正的叠石营园,一池活水波光潋滟,山石洁白通透,穿插其中,游廊敞轩,一步一景,如在画中。这才是京城私家园林的魅力所在,门外红尘滚滚,门内清凉世界。正所谓“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而南池子这处小小园林,继承的正是古典时代京城私家园林的传统,南北融合,方寸之间巧为营造,移步换景,妙趣横生。
更妙的是,这还是一处非营利美术馆:南池子美术馆,有着中央美院的深度参与,致力于艺术交流和审美涵育,可想而知,它所奉现出的,会是怎样一种动人的艺术享受。
南池子这处人文与自然融汇的小院,所在并非普通街巷。出得园门几步,转身东望,不由会被眼前景象深深震撼,耸立高台之上的普度寺大殿侧影,巨大而绚烂的山花雕饰,拨动着刚刚在精巧园林中迷失的视线,在脑海中轰然作响的,是皇家建筑的辉煌与宏伟。
普度寺是清初的摄政王府,多尔衮的时代,此地车马丛集,冠盖如云。而王府的前身,更为煊赫:永乐时这里有皇太孙宫,后来有仿乾清宫所建的重华宫。南池子东西两侧,东安门大街往南直到菖蒲河公园,包括普度寺在内的巨大区域,曾经都是明代南内(东苑)的地界。“东苑”是永乐、宣德时就有的称呼,景泰时,软禁英宗于东苑小南城,为修隆福寺,景泰皇帝还拆去了这里的部分建筑,“翔凤等殿石阑干”。
英宗复位后大加营建,这里则有了“南城”和“南内”的称呼。南“内”,意味着英宗皇帝常常临幸的。
“小南城”本是东苑南部的封闭小区域,它太过有名,以至于扩建后的整片区域都统称为南城。重华宫的三路宫殿,正是英宗复位后的天顺三年(1459年)扩建而成的。中路有重华殿、圆殿和清和阁,前为重华门,后为丽春门,门后是御苑。处于高台(重华宫三大殿台基)之上的普度寺大殿,基本处于清和阁的位置。西路九座小型宫殿分列,东路是洪庆宫建筑群。重华宫和小南城,一北一南,同南池子西的龙德殿,三足鼎立,构成了南内的核心。而英宗帝后落魄避居的小南城崇质宫,很可能是普胜寺,即欧美同学会。
“小南城”后来可能还包括缎库和皇史宬。清初,多尔衮将缎库和重华宫一带变为摄政王府,再后来又拆改为缎库和普度寺,最终成为围寺而居的今日格局。当年,南池子两侧有高墙,是可跑马的驰街,西侧还有观心殿射厂,“长街”和“驰街”,都是南“池子”的曾用名,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高高的红墙,如今只剩皇史宬西墙这一段了。皇史宬的北墙,又约略暗合于元皇城南墙一线,小南城是否借用了元大都这段“萧墙”,北侧的南湾子是否同元代金水河有关,这都是引人遐想的。虽然小南城精确范围待考,但它在南内的南部,且历史悠远,是不消说的。
英宗复位后,除营建重华宫,还在南池子和太庙之间,观心殿西,增建了龙德殿和飞龙桥等诸多景观,使得东苑的内涵更加丰富起来。
难怪南池子美术馆园林美妙,原来有这般深厚的积淀。从康熙皇城衙署图看,这一带是皇家葡萄园,从重华宫布局和规模看,还可能是重华宫西路宫殿所在,馆东的通道,则是重华宫西长街的遗留。当年两侧九宫并列,美术馆所在总不出宁福宫、延福宫、嘉福宫和明德宫地界。当然,这需要做更深入的考证。
时光在数百年间翻卷流逝,带走了过往的沧桑,也沉淀下厚重的人文,在这样的地方,有这般的营造,不正是北京这座古都生命力最为鲜活的见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