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百年老街,位于石景山区的京西古道模式口大街经过5年整治提升,已经开始重新焕发活力和光彩。“古道斯存”、“庆春斋”等7处精品院落,“涌泉水井”、“月色驼铃”等5处景观节点以及30家特色商铺一一亮相,让老街恢复古风古韵的同时,还散发出时尚的年轻活力。
模式口位于石景山中部,是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这里的文化历史形态被逐渐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低端业态,违建密布、道路堵塞,管线密集如蜘蛛网,道路最宽处只有六七米,消防车、急救车无法进入,居民改造升级的呼声强烈。金顶街街道副主任马兵曾回忆,“就像是一堆国宝埋进了垃圾堆。”
自2016年开始,石景山区启动了模式口大街的修缮改造,先后完成了南小街试点、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路两廊、菜市场路、法海寺东街等市政工程,实现了架空线入地整治、沿街房屋外立面修缮,开放了模式口公园,街区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2020年以来,石景山区进一步确定了“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业态提升是关键”的核心理念,成立由邱跃等专家组成的规划专家委员会,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同时提前开展策划招商,结合业态修缮改造。十一正式开街亮相后,模式口大街已开放5处景观节点、7处精品院落和30家特色商铺。
从东入口进入大街,道路上空架起了灰色、咖色相间的木质廊架,两旁是由国槐组成的行道树,穿行其中颇有一种进入历史古街的仪式感。廊架上布满了铜制的驼铃灯,中间有铜板垂吊下来,像是一盏盏铃铛开门迎客。沿大街继续西行,位于大街中心位置的龙王庙广场也已经修葺完成,这里拥有京西古道的老水井,至今也是供周边居民用水的水泵房所在地。广场定位为休闲驿站,老水井改造成“涌泉水井”景观,一旁还设置了驼队饮水雕塑。
沿街改造的精品院落同样别具特色,大街中段的区级文保单位“老爷庙”,改造成为“古道斯存”民俗陈列馆,引入了博物馆展陈模式及精品咖啡业态,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憩及文化体验空间。65号院“庆春斋”则是打造成为老舍主题纪念馆,164号是磨石及石艺小型展览馆,展示了模式口的磨石文化和石刻技艺。
如今重走模式口大街,最大的感受就是街上的人重新多了起来,有漫步休闲的“土著”居民,也有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这条穿越千年的古商道,环境面貌修饰一新,注入时尚前沿的商业业态,正在重新变得兴盛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