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是冬奥会上最早入项也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说起咱北京人与冰球运动的缘分,远比想象的更加深厚。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人就已经对冰球“情根深种”了。北京申冬奥成功,也有咱冰球小伙的一份功劳。群众基础雄厚的北京冰球,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梦想成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一支冰球队诞生
地处中国华北地区的北京,水系环绕、冬季严寒,天然河、湖上冻的“北国风光”随处可见。因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滑冰成了不少北京人冬天的爱好,技术高的还会在冰上玩冰球。只不过,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北京,人们玩的冰球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是种自娱自乐的小游戏,场地、用具、打法都不怎么正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生产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北京的体育事业也同步发展起来,真正的冰球运动就在这时兴起了。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北京市民普遍认识到开展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在国防与生产建设上的重大意义,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冰上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冰上运动不但使人有健壮的体魄,而且可以培养人们战胜严寒、不怕艰险的意志和勇气。1953年1月4日,全市冰上运动大会在什刹海人民滑冰场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项目最丰富的一次冰上运动会,冰球是大会上最受欢迎的一个项目,来自6支冰球队的5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冰球场上,率先开赛的是红人队和冰联队,运动员们都具备熟练的滑冰技巧和丰富的滑冰经验,他们动作灵活,滑得快、停得快、打得准。经过双方激烈的战斗,红人队以20∶0取得了胜利。
这次大会还是一场选拔赛,选出的优秀运动员组成北京市冰上运动代表队,参加当年在北京举行的华北区冰上运动大会。就这样,北京市第一支冰球代表队在1953年初诞生了,主要队员有守门员潘桂楣、左锋王应辅、右锋崔颐昌等,大部分都是学生和青年教师。在随后开幕的华北区冰上运动会上,北京冰球队力克群雄获得冠军。而后,以北京冰球队为主组成的华北冰球队,在全国冰上运动大会上夺得亚军。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冰球队曾连续四次获得全国亚军,为北京争得了荣誉。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冰球运动到底有多火?清华附小、二十五中、三十一中、六十五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体育学院、航空学院等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冰球队,冰场也大都设有专门的冰球场,如华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什刹海人民滑冰场里,冰球场就有两个。各冰场通过广播和具体指导等方法,帮助群众学习溜冰,并经常举办一些小型冰球比赛。什刹海冰场还专门举办冰上短期训练班,不限年龄,凡本市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只要具有一定冰上运动技术水平、身体健康者均可报名。经测验录取后,就可以学习包括冰球在内的各种冰上运动课程,特别受人们欢迎。
就连北京人最爱逛的庙会,也少不了冰球赛来助兴。1963年春节,在什刹海、北海体育场逛庙会的足足有一万人,这里面多半都是冰上运动的爱好者。庙会上,看冰球赛的人最多。冰球运动员身披铠甲,手中的球杆犹如一杆“花枪”,足下一双冰刀似“风火轮”,看着他们迅若闪电般的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冰技娴熟地激烈争夺,观赛的人们十分兴奋,忙不迭地助威叫好,充满了欢乐。
“两毛钱到白石桥看冰球!”
上世纪80年代,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京首都体育馆承办了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北京是当时亚洲举办世界冰球锦标赛的第二个城市,那场国际赛事吸引了高达30万人次的观众现场助阵,火爆程度不亚于现在国安足球队和首钢篮球队的主场比赛,让北京乃至全国都为之沸腾了。
1981年3月,不少北京市民见面打招呼的问候语都是这样式的:“去不去?两毛钱到白石桥看冰球!”
那会儿的首都体育馆里,只要有中国队的比赛,便场场爆满。冰球比赛的门票一票难求,好多北京冰球迷要费好大劲才能买到一张票。锦标赛开幕当晚,中国队首战丹麦队旗开得胜。当场上奏起中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晶莹洁白的冰场上冉冉升起,全场1.8万名观众激动地站立着热烈鼓掌欢呼。
谈起那场开门红,当时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前中国冰球队领队于天德至今记忆犹新:“中国队是这样获胜的:王春江的脚背被打肿了,冰鞋都脱不下来,依然攻入一球;陈喜光肩挫伤了,忍痛得分;吴克强鼻梁骨断裂,贴上膏药后再度登场;王金刚被高大的对手打飞头盔,冒险射进一球……”
中国队的拼搏精神在接下来与匈牙利队、法国队争夺第二名的比赛中继续不断展现:中国和匈牙利双方队员拼抢激烈、多次发生肢体冲撞,场下观众的加油声则响彻全馆,坐在西北看台上的市民姜润良嗓子都喊哑了。对阵法国队的比赛堪称奇迹,中国队在屡攻不克、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顽强斗志,在第二局开局后,在4分36秒的时间内连进4球,让现场的国际冰联官员都连连赞叹。伴随着每一次进球,满满的观众席上都会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
当中国队最后一场以10∶2击败朝鲜队后,终以7战6胜1负的战绩获得亚军,并晋升至世界B组,跨进了世界冰球前16名的行列。此时的首体上演了10天来最动人的一幕:无数糖果从看台扔向冰面,犒劳队伍,队员却将糖果抛回看台的各个角落,与冰球迷们分享胜利的喜悦。“首体的房顶几乎被声浪掀翻。”当时的中国男子冰球队队员、前中国女冰主教练姚乃峰说。
中国男子冰球队的拼搏精神让人们激动不已,冰球迷们自发地高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这股满含拼搏精神的“冰球热”,随即席卷京城、影响全国,冰球队也成为当时中国体坛最早以“拼搏精神”著称的队伍之一。
冰球小伙荣膺申冬奥形象大使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可选择的冬季运动也更加多样,仍然能把兴趣集中在冰球上的就全都是“真爱”了。冰球虽然在外省市遭遇了“滑铁卢”,但在北京青少年中却是普及度激增,运动成绩快速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北京俱乐部球队在国际、洲际及全国比赛中共获得9次不同年龄组冠军。到2014年,北京共有业余青少年冰球队近100支,在市冰协注册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约1500名,其中4至11岁的孩子占82%。而全市从事业余冰球训练的更是多达几千人。在所有冬季运动项目中,惟独冰球有如此大的群众基础。
为助力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最高级别的综合性青少年运动会——市运会在2014年首次把冰球列为表演项目。当年的首体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冰雪季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在京举行的全国少年冰球邀请赛打头阵,来助推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开展。
更令人骄傲的是,在2015年6月,18岁的北京小伙儿宋安东在世界最高水平冰球联盟——NHL(北美冰球职业联盟)选秀大会上被纽约岛人队选中,成为该联盟近百年历史上的首位中国球员。选秀成功后,宋安东受北京冬奥申委之邀,作为申冬奥形象大使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现场见证了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历史时刻。
冰球是冬奥会场次最多、收视率最高的“王牌项目”,但此前,中国并没有一位明星人物。宋安东的出现,令中国冰球有了自己的“名片”。前篮坛巨星姚明在最终陈述中特意提到了这位小兄弟,“2008年奥运会,我作为中国男篮的一员,在五棵松体育馆参加了比赛。2022年,我们也许会在那儿见到宋安东。”
“所有打冰球的孩子都梦想代表祖国登上奥运赛场,能代表国家队征战冬奥会是最大的荣誉。”宋安东十分期待北京2022年冬奥会这场冰雪盛事。
宋安东、钟暐、陈梓萌、石凇源、聂昊林、柳子聪、李欧、李林泰、龚信志、朱博文这10位北京冰球少年,在2015年3月代表中国队参加了U18(18岁以下)世界冰球锦标赛,获得乙级B组第5名。这些北京冰球少年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2022年冬奥会,在咱大北京、家门口,再次披上国家队队服,在球场上捍卫祖国的荣誉,为国争光!”
总书记“撞肩”问候冰球娃
北京申冬奥的成功,更带动了冰雪运动的发展。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棵松体育馆观看了中关村二小和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冰球队表演赛。总书记拉着一位小冰球队员的手,俯下身,以冰球运动员特有的问候方式,同他“撞肩”互动。笑着说,小伙子块头要再长大一点。
总书记还向小队员们讲起他小时候滑冰的故事。他说那时候冬天只能在什刹海的冰面上滑。如果能买一双50元的冰鞋,就算是奢侈品了。他的弟弟喜欢打冰球,所以想买球刀鞋,而喜欢滑冰的他则想买速滑鞋,但家里只能买一双冰鞋,总书记就把买冰鞋的“指标”让给了弟弟。总书记殷切叮嘱孩子们珍惜现在的条件,通过参与运动增强体质,锻炼和培养坚强的性格。
一次“撞肩”在小冰球队员心中播撒下拼搏的种子,一双“冰鞋”让孩子们领悟到今天这么好的锻炼条件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和深情期许,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众多冰球少年,令青少年冰球运动发展更加迅猛。
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里,参与冰球运动的学校和学生越来越多,每年各类青少年冰球比赛高达1000多场,赛事规模也不断扩大。2017年5月开赛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吸引了95所学校、1500名小球员参加,规模较上届翻了一番。同年10月开赛的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已发展成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青少年冰球赛事,参赛队伍及参赛人数均是首届的40余倍。此时的北京,已拥有6岁至16岁的男子冰球队216支,比2016年翻了一番,全市注册的青少年冰球运动员则超过了3500人,是10年前的59.2倍。
“北京模式”带动全民皆“冰”
“意外!”2020年12月,一支没经过常年集训、由不同“门派”临时组队的“杂牌军”,竟然连克齐齐哈尔队、哈尔滨队两支老牌劲旅,夺得了冰球成年组全锦赛冠军。这到底是哪家的“冰雪部队”,这么厉害?答案是:北京。
这要从北京冰球独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说起。不同于传统专业运动员培养体制,多元化一直是北京冰球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次夺冠的北京体育职业学院队为例,队员中有北京队专业运动员,“走出去”在北美接受高水平训练,参加高强度当地赛事;有在海外求学多年、已跻身职业联赛的“海归”,在世界各地的赛场上与劲敌交手,磨练技艺;还有在京普通中学生,以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和市中小学生校际联赛为平台,通过实战取得进步。大家在各自的赛场上不断提高,最终汇聚成势不可挡的“北京力量”。这,就是冰球的“北京模式”。
“北京模式”让冰雪运动有了更为雄厚的群众基础:
“哇,这个球怎么不是圆的?”“穿上这身‘铠甲’像变形金刚!”学校内,初次接触到冰球的孩子们充满好奇,特别激动;
“好球!”“漂亮!”数九寒天里,平均年龄近60岁的老年冰球队队员们在什刹海室外冰场上激战正酣;
世界最高水平冰球联盟NHL季前赛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球赛事的举办地五棵松体育馆内,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对决,让1.3万名观众热血沸腾,毫不吝惜自己的尖叫和掌声;
每逢冬天,人们便有个念念不忘的“约会”——北京市民大众欢乐冰雪季,越来越多“零基础”的市民呼朋唤友、全家出动,一起开开心心上冰雪。7届算下来,参与的男女老幼已多达3100多万人次……
“北京模式”带来全民皆“冰”的冬季运动繁荣景象,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梦想成真助力。
29天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精彩开幕。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有北京小将身影的中国男子冰球队以非凡、卓越的拼搏精神,在赛场上大显身手!
来源:北京日报
文字:黄玉迎 制图: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