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意
张家口素有“历代长城博物馆”之誉,存有包括大境门在内的战国、秦、汉、北魏、北齐、唐、金、明等8个朝代的长城遗址。“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自带文化底色。
崇礼,取“崇尚礼义”之意,这里的冬奥核心区,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静静矗立,与周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太子城高铁站、云顶滑雪公园遥相呼应,历史与现实结合得恰到好处。
在刚刚建成的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西院落展厅里,一场为世界各地运动健儿精心准备的“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于2021年12月31日正式开展。800多年前,金王朝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后,在崇礼太子城营建“泰和宫”,作为夏季行宫。太子城南拱京师,北控朔漠,与燕京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血脉相融,在历史上书写了“双城”故事。如今,“双城”的密切联系历经800余年,仍在延续。
自2018年5月起,多家考古单位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出土遗物以各类泥质灰陶砖瓦、鸱吻、嫔伽、凤鸟、脊兽等建筑构件为主,另有部分绿釉建筑构件、铜铁构件、瓷器、鎏金龙形饰等,其中青砖上多戳印“内”“宫”“官”字,部分螭吻上刻“七尺五地”“□字四尺五”“天字三尺”等。瓷器以定窑白瓷为主,共发现刻“尚食局”款22件,另有类汝窑青瓷盒、黑釉鸡腿瓶罐等。铜器有坐龙、铜镜等残件。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表示,太子城遗址规模虽小,但城内建筑规格很高,“尚食局”“内”“宫”等器物集中出土,体现皇家性质。据《金史》载,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与五年曾驻跸于西京路宣德州龙门县(县治位于现太子城东南18公里)的泰和宫,这与太子城在时代、性质、位置、规模与等级上高度契合,且经考古调查,太子城是金代龙门县唯一具有皇家性质的城址,故可以推测太子城即金章宗夏季捺钵(契丹语音译,意为辽帝行营)的泰和宫。
太子城遗址在1202年便是金朝行宫,北京是金中都,当时二者便是一体的;冬奥会举办时间是2022年,北京与崇礼将共同举办冬奥会,跨越820年,北京与张家口崇礼的联系得到了延续,不得不说这种巧合非常神奇。
作为第一座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太子城遗址是仅次于金代都城的重要城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其主体建筑呈轴线分布、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金代都城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当初步推断太子城遗址为金章宗行宫时,一个巨大难题就摆在面前——难道奥运村要重新选址吗?当时,太子城村正位于张家口奥运村核心区,遗址范围原规划为奥运村、太子城冰雪小镇等场馆。北京冬奥组委听取了关于太子城遗址的汇报后,组织24位文物、建筑等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同时与河北省有关部门协调,一致认定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最终,北京冬奥组委做出重大决定——“奥运村东移200米,完全把这块遗址用地给腾出来,完整地保护我们的金代遗址……”在冬奥会场馆建设中,为一座考古遗址“让路”,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十分罕见。
为保护遗址的完整性,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张利及团队对太子城冰雪小镇的控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太子城遗址及周边历史环境因此得以实现原址的整体保护。在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方面,既避免过度人工化,又结合实际需求提供舒适的建成空间,使景观有别于城市公园、郊野生态公园。
考古遗址中发现了红色墙皮,证明当时这里地位显赫。保护设施外墙的颜色同样考虑使用红色,是使用古代深沉庄重的暗红色还是代表当代的正红色,一度引起争论。最终研究团队认为,颜色选择更应偏重现实考虑,使用正红色,即“中国红”。一方面,红色可以代表今天的中国,另外在奥运五环中红色代表着生命力,同时,在白雪皑皑的冬天,红色更加明显。红色围墙的上部还设计了六边形的图案。这是古代皇宫窗格的样式,是一种皇家符号,另外六边形也是雪花的造型。红色围墙配上六边形图案,给人“雪落宫墙”既视感。
遗址公园大部分为露天景观,更多体现遗址感和历史沧桑感。设计语言突出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四时捺钵”与“冬奥泰和”两大主题。“四时捺钵”强调遗址公园的四季变化,“冬奥泰和”特别注重冬季观赏、使用需求,总体景观环境要体现辽金时期“贞刚浑厚、质朴粗犷”的审美情趣,园区的设计语言沿袭这种醇直粗豪、简雅有力的风格,以实现文物保护与冬奥赛事相结合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