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候鸟翔游城市副中心
2022-07-04 网友投稿

文/摄 本报记者 白继开

傍晚时分,城市副中心北运河甘棠闸下游,近百只普通秋沙鸭踏水起飞。不远处,二十余只赤麻鸭聚集在一起,戏水觅食。从甘棠大桥至武窑桥两公里的河面上,聚集着数百只绿头鸭、斑嘴鸭、赤麻鸭、凤头潜鸭、普通秋沙鸭、白秋沙鸭以及骨顶鸡、小鸊鷉等水鸟在此栖息。

“近期是迁徙候鸟在京集结休整的主要时期,位于迁徙通道的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水网密布,加之近年来不断治理,水质与环境改善很大,为迁徙季水鸟栖息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据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以下简称“爱鸟会”)志愿者羿健介绍,《2021年通州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记录到的通州区野生鸟类已达到341种。除了常见的水鸟外,斑背大尾莺、乌雕、小杓鹬等27种鸟类“稀客”被爱鸟会成员拍摄记录下来,载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鸟类名录。

环境改善是城市鸟类增加的基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等构架共同组成了城市的自然生态体系。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马驹桥湿地等一大批绿色空间,成了涉禽鸟类的乐园。

而在这些公园之间,一些农田、荒地又形成了不少鸟类乐园。农田收割后遗撒的种子是许多鸟类最爱的口粮,而田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又成为猛禽的食物来源。

台湖镇水南村,除了连续六年来此越冬的大鸨外,长耳鸮也将此作为栖息地。每年十月底,十几只长耳鸮组成越冬种群从北方飞来。它们在荒地觅食,在高大林木的区域栖息,直至来年五月方才离开。

羿健表示,爱鸟会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是倡导观(拍)鸟爱好者文明观鸟、不追逐鸟类。大鸨栖息地的防范相对好解决,大鸨喜欢在开阔的农田觅食,遇到危险也有安全距离作保障。长耳鸮则不同,它们喜欢隐蔽起来,不易被发现。有些拍鸟者不但在林子里制造噪音,甚至还会往树上扔东西,以此来拍到它们飞翔的照片。对此,爱鸟会志愿者尽可能地加强劝导,张贴爱鸟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除了对候鸟栖息地的保护,爱鸟会今年继续开展组织青少年公众观鸟公益活动。2022年元旦至今,爱鸟会已先后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萧太后河、凉水河、小中河、水南村举办七场观鸟活动,参与人数近百人次。开学前的最后一个周末,爱鸟会组织了大运河森林公园南线观察鸟类活动。雨水时节,冰雪消融,河面上不时飞过成群的野鸭。爱鸟会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城市副中心鸟类的队伍中来。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