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先蚕坛:“女勤织红”的精神遗存
2022-07-09 网友投稿

李诚

在北海公园东北角,有一座先蚕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祭祀大典多由帝王主持,但亲蚕礼是个例外,是由皇后主持的祭祀典礼。

周礼亲蚕 北京筑坛始于元

祭先蚕、蚕神的场所便是先蚕坛。据甲骨文记载,商代对养蚕业极为重视,商武丁时期已出现省察蚕事活动、祭祀蚕神的典礼。最早记载皇后亲蚕可追溯至周朝,《周礼》有“仲春,天官内宰诏后帅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之语。

北京地区的先蚕坛始建于元代,在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夏四月,朝廷在皇家籍田内建立先农、先蚕二坛,为避免过多占用农田,两坛没有修筑外墙。元代先农、先蚕二坛今已不存,现在研究认为二坛位于元大都城东南郊,具体位置应在今东便门外至东三环通惠河庆丰公园之间。元代先蚕仪式虽不明,却深刻影响了后来北京的先蚕坛形制。在元代王桢所著《农书》中附有《先蚕坛图》《茧馆图》等。该书在清代乾隆年间复刻,并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成为清朝修建先蚕坛的范本。

先兴后废 嘉靖皇帝一人为

提起今天的北京老城格局,绕不开的两位明朝皇帝是明成祖永乐帝与明世宗嘉靖帝。永乐帝时延续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城市定位,嘉靖帝时修建了外城,形成了北京四郊的坛庙分布格局。

嘉靖帝年少时以外地藩王进京继承皇位,在继位之初掀起“大礼议”事件,是个十分热衷礼仪借以强化皇权的帝王。将天、地、日、月分开祭祀是嘉靖帝的既有政策,而分祀的起始点则是亲蚕礼的恢复。

早在嘉靖二年(1523年),大臣夏言便有恢复皇后亲蚕的倡议,只不过当时嘉靖帝忙于“大礼议”自顾不暇,夏言的言论遭到户部反对。嘉靖九年(1530年),夏言再次请求恢复皇后亲蚕礼仪,并以此为契机施行南北郊分祀之礼。接到夏言上疏后,嘉靖帝大喜,下诏要求大臣商议亲蚕礼仪及筑坛地点。

先蚕坛地点争议的最后结果,是嘉靖帝在夏言等臣子支持下,将皇后亲蚕礼选定在北郊安定门外举行。在嘉靖帝看来,亲蚕礼行礼是否方便,祭坛工程能否完工都不重要,北郊需有坛庙才是核心。故而当工部因工期紧迫请求先建先蚕坛、采桑台等少数建筑时,嘉靖帝予以同意。

嘉靖九年三月,在临时搭建的宫殿屋宇之间,嘉靖帝的张皇后在尚未完工的先蚕坛内举行了明朝第一次亲蚕礼。嘉靖九年至十年间,朝廷大兴土木,四郊遍立祭坛。在修建天坛、地坛时,工部以材料不足请求暂缓先蚕坛工程。因为北郊有了更重要的祭祀建筑群——地坛,嘉靖帝南北分祀的心思已成现实,他逐渐失去了对先蚕坛工程的兴趣。嘉靖十年春,嘉靖帝在张璁、李时的陪同下,游览至太液池西岸。在旧仁寿宫前,嘉靖帝对二位大臣说,朕想在此地建立先蚕坛,你们觉得是否可行?陪侍多年,熟知这位少年天子秉性的张璁、李时忙不迭点头同意。对北郊的先蚕坛,嘉靖帝命工部直接拆除了事。

工程时断时续的北郊先蚕坛仅历时一年便被废弃,新的先蚕坛改在西苑内的旧仁寿宫旁,具体位置是在仁寿宫西,万寿宫西南。西苑先蚕坛为正方形,整体尺寸较最初设计减小约四分之一。先蚕坛东为采桑台,采桑台四周建筑与其他祭坛大体一致,东为具服殿,西为神库、神厨,另有宰牲亭一座。比较特别的是,在先蚕坛之北有育蚕的蚕室,又设有蚕宫署作为先蚕坛的办公机构。在西苑,除了先蚕坛还有蚕池,不过蚕池在明代是宫廷织锦机构,与先蚕坛无关。

西苑先蚕坛建成后,不仅没有将皇后祭祀先蚕制度化,反而逐渐流于形式,渐至废弃。嘉靖十一年、十三年,皇后两度在西苑先蚕坛主持祭祀仪式。嘉靖十六年二月,当朝臣请旨祭祀先蚕时,嘉靖帝却下诏罢废了严格的亲蚕礼,每年只委派女官祭祀先蚕。嘉靖三十八年,嘉靖帝进一步简化祭祀仪式,连女官祭先蚕也省略了。到嘉靖四十一年,嘉靖帝忙于修道成仙,控御群臣,宫廷已多年不再实行先农、先蚕的祭祀仪式了。这年,当礼部请求派官祭先农、先蚕时,嘉靖帝说先农、先蚕仪式都是从我开始设立的,现在我不去祭祀先农主持亲耕,皇后也不祭祀先蚕劝民农桑,这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全部罢废了事。这样,明代的祭祀先农、先蚕仪式起于嘉靖帝,也亡于嘉靖帝。西苑内的炼丹炉最终取代了桑蚕室,先蚕坛无人管理沦为废墟。不过,由先蚕坛演化而来的地名蚕池口却一直保留到清末民初。

小河浴蚕 皇家坛庙独一份

清代最初承袭明制,对先蚕祭祀仪式并不重视,也没有把亲蚕礼列入祀典,宫廷内对蚕桑的重视始于康熙帝。他曾在中南海丰泽园之东设立蚕舍,植桑养蚕,浴茧缫丝,以为表率,还在内府设立织染局,织染自产蚕丝。到了雍正十三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工部右侍郎图理琛曾分别上奏,请求恢复祭祀先蚕的仪式,但由于这时的雍正帝已久病缠身,请立先蚕坛的建议就此搁置。

清代对典礼仪式尤为重视的帝王是乾隆帝。乾隆七年七月,大学士鄂尔泰上奏折,请建先蚕坛。在鄂尔泰上书的一个月后,内务府大臣海望进一步提出了建坛构想。在上奏中,海望全面回顾了历代祭祀先蚕后,又将先蚕坛等建筑样式绘出图样,请乾隆帝御览。乾隆帝看后大为欣喜,命海望作出烫样呈送。在烫样完成后,海望对具体施工进行了补充上奏,他估算整个工程需用银九万六千五百余两。海望注意到明代西苑先蚕坛附近原有的石料可以用来建筑新坛,这样可省下近万两户部银。接到上奏后,乾隆帝当即批准建设。先蚕坛从乾隆七年九月动工至乾隆八年九月完工,实际花费银七万四千余两,比预算有所减少。

清代的先蚕坛即今北海北岸的先蚕坛遗址,这里在明代是雷霆洪应殿。先蚕坛垣周160丈,占地面积17160平方米。先蚕坛面向南,体现了皇权的面南至尊。周围的建筑群与明代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浴蚕河。浴蚕河位于先蚕坛整体的东部,作用是养育蚕桑,它是由金水河引入北海的一支水系。浴蚕河是什刹海水注入北海后,由地下暗沟向南引入该院的。浴蚕河纵贯先蚕坛南北,宽约4米,长约160米,是北京城内较短的一条河道。河内有两座水闸可以启闭,用于调节水位,方便清洗桑叶。浴蚕河水向南流出先蚕坛后,出北海东墙,过西板桥、白石桥,经景山西墙、景山西门、鸳鸯桥,汇入紫禁城筒子河。因此,浴蚕河实际上已与前后三海、景山和紫禁城的水流融为一体,是中轴线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所有皇家坛庙中的独一份。

先蚕坛内各处殿宇、井亭、墙垣均为绿琉璃瓦屋面,以表示重视蚕桑之意。丰泽园与先蚕坛同位于西苑内,南北分立,构成了皇帝亲耕与皇后亲蚕的农桑格局,匠心独运又相得益彰。到乾隆二十二年,先蚕坛进行了扩建,并在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

同为重视礼仪的帝王,乾隆帝与嘉靖帝最大的不同是,乾隆帝不仅要求典章齐备,仪式森严,还亲力亲为主持祭典。作为中轴线上唯一的女性主祀之处,乾隆九年三月,富察皇后举行了清宫的首次先蚕祭祀礼。乾隆帝与富察皇后伉俪情深,乾隆十三年富察氏去世后,乾隆帝与继任皇后那拉氏感情淡漠,在主持先蚕仪式等方面也没有巩固皇后权威,反而确立了派遣妃嫔主持亲蚕礼的制度。按照规定,在皇后主持亲蚕礼时,嫔妃、福晋、命妇等需要陪同祭祀。到了清代后期,陪祀人员越来越少,无故缺席情况越来越多,朝廷也难以控制了。

进入民国后,先蚕坛的祭祀功能消失,建筑逐渐破损。上世纪30年代,先蚕坛先后被历史语言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院租用。1949年4月,先蚕坛整体被改为北海实验托儿所。目前,先蚕神坛、浴蚕河、观桑台和蚕坛祠祭署均已无存,其余建筑保存较好,近年来进行了两次修缮。

先蚕坛作为宫廷祭祀先蚕的场所,皇后亲临拜祭“蚕神”并观桑治茧,垂范天下,教化斯民,体现了传统王朝“男务稼穑,女勤织红”的治国理念。作为京城的“九坛八庙”之一,保存至今的先蚕坛构成了皇家坛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建筑群。(作者单位: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

延伸阅读

谁是蚕神?

虽然祭祀蚕神的典仪起源早,但蚕神究竟指代谁却长期争论不休。中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众多的蚕神,主要有天驷、嫘祖、马头娘等。在甲骨卜辞中有“蚕示”的记载,今人推测“蚕示”可能为商代先王上甲的配偶。在官方祭祀先蚕典礼中,蚕神一般是黄帝正妃嫘祖。秦汉以来,人们推崇黄帝为华夏始祖,先蚕逐渐作为嫘祖专利品而被官方顶礼膜拜。嫘祖又作雷神,春雷惊动之际正是蚕桑复苏之时,因此雷神与蚕神作为农事保护神又有内在联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