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力
近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周养庵(1880-1954)一生为官数职,在我看来,他担任过的最重要的职务是北平古物研究所的第四任所长和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副会长。他的《琉璃厂杂记》(下文简称“杂记”)记叙时间持续十余年(约1913-1928),所记并不局限于琉璃厂、厂甸一带,也涉及东四牌楼、隆福寺、护国寺等地。未做京官时,他“住京凡十日,先后游海王村凡六次”;居京任职后住在宣武门内的头发胡同,逛小市更成了他的一大嗜好。有“小琉璃厂”之称的烟袋斜街,也时常出现在周养庵的笔记中,尽管笔墨不多,亦可勾勒出民国初年烟袋斜街的样貌。
杂记中较早提到烟袋斜街的一条写道:“地安门外及烟袋斜街亦骨董聚处,与南城别为风气,其来源多出旗人家及清室太监、光绪。己亥庚子之秋,御道两旁皆荒货摊也。今所存无几矣。”可见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地安门外大街曾是御道。周养庵初去烟袋斜街,买了一青一白两尊宋瓷布袋和尚像和一面双鱼镜。不久,他又在烟袋斜街发现两尊白瓷观音大士像,对此他记道:“皆端好如胜,售者亦不婪索,殆有神助。”
1921年初,周养庵顺访烟袋斜街,收获甚丰:“辛酉元日,访补公不值,归途过烟袋斜街,于抱璞得古铜鎏金释迦像;古雅得古玉
,雕镂精好;博珍得明天蓝玻璃釉小瓶;晋古得白瓷凸花大罍,连枝宝相,绿叶朱英,幽靓奇丽,所谓宋三彩也。”那时,信佛的周养庵欲觅阿弥陀佛宝像虔奉,见此像“光焰骇目,欣喜赞叹,酬以十金,顶戴而归”。是年的另一条记录:“烟袋斜街诸小贩多与各古寺僧人往来,时有珍异之品。天海兴师估,售我明初刊《妙法莲花经》全部,佳纸精印,古锦夹帧,价三金。茂盛兴张估得大字行书《妙法莲花经》一、二、五、六,凡四卷,云出自古铜佛腹,佛为僧卖与外国人,得三千番。问寺名,坚不肯告也。”这段文字透露了两家古董(书画)店的字号,一曰“天海兴”,一曰“茂盛兴”。师估,又可称估师;估不仅有估价、估测的意思,还有商人的意思。周养庵笔下的古玩店主,均以某(姓氏)估称之,意即某商人。张估精明,绝不透露藏品的来源,毕竟周养庵有游山寻宝的习惯,若知其藏品的来源,是极有可能循迹而去的。
烟袋斜街吕估,有旧白瓷观音像,高仅四寸,通身开片,披巾趺坐,神理渊弘,四金易之。又于博珍得一出土明青花罐,青花浓郁类番锦,土沁色变,俨若牙黄,真奇物也。
又是两家小店,一曰“博珍”,另一家的店名不详。
烟袋斜街近来古董铺添之不已,东城外国人常出没故也。然无甚佳物,内监之逐,官窑小品已绝迹矣。偶过,得建瓷小印,猴钮,阳文“得意”二字,可作画章用也,二金收之。又得康熙青花山水花插,乾隆雕梅根白瓷笔斗,微有损裂,其价五金。
这段记录虽未提及店名,但表明烟袋斜街已成为居住在东城的外国人时常光顾的地方,时在1924年。未过几日,又有变化:“烟袋斜街,古董肆日多,洋人喜游之,颇有佳物。”
至于烟袋斜街所售古董的来源,周养庵也有记录,一是北城的各个宅门,二是京北地区(张家口等地)的出土物:“烟袋斜街能收北城宅门之物,京北出土者亦往往于此遇之。得一瓷印匣,作叠书形,若大小两书累叠而成,白地蓝紫梅菊,方锦文,淡绿里,底涂金面,墨书‘乐古堂制’四隶字,华贵精雅,雍乾时物,大兴王翰林祖先家卖出也。”
颇受周养庵青睐的烟袋斜街位于鼓楼西南侧、什刹海北岸,其名其状,与销售烟袋和烟叶均有关,约成名于清末。虽然整条街不长,但南北两侧店铺鳞次栉比,生意红火。如今的烟袋斜街已成网红打卡地,物是人非,不见昔日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