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有京味儿的地方非胡同莫属了,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却有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胡同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变迁,空闲时不妨逛逛这几条胡同,感受老北京文化风韵!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位于北京的繁华地段,从天安门广场南侧开始向东延伸至崇文门内大街,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
这里曾作为使馆区对外开放,各国使馆、银行、邮局等进驻,沿街洋房林立,三角山花状的日本公使馆,精致的圣弥厄尔天主教堂,西洋与日本两种风格的正金银行……成排的梧桐树光影交错,不同于车水马龙的都市浮华,这里呈现出安然静谧的景象。
目前中国法院博物馆对外开放,游客可了解司法文明的发展历程,欣赏中外法律古籍珍品。
东交民巷有着独特的历史韵味,两侧建筑呈现的异国风情,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北京城的记忆。
中国法院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当日16:00前预约3日内参观,暂不接受现场预约。
*东交民巷现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区域,部分建筑物前不允许拍照。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从朝内南小街开始,西到东四南大街,南边通向东西罗圈胡同,北边与内务部街毗邻,徐向前、沈从文曾在此居住过,也曾是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
关于史家胡同的命名,初说是因明末名将,史可法宗祠在此,后发现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记录,真正来由早已无从考证,但这也恰恰体现百姓对于这位爱国将领的尊重与怀念。
这里有北京第一家胡同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位于史家胡同24号,原址是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凌叔华的故居。
展厅内复原了130个院落的微缩景观,设有8个展厅和1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包含这条胡同的前世今生,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老北京文化。
史家胡同博物馆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30-16:30(周一闭馆)
·预约方式:“史家胡同博物馆”公众号提前线上预约
东棉花胡同
在南锣鼓巷有这么一条胡同,保留着清末的砖雕拱门,有着一处戏剧前沿阵地,还藏着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它便是“东棉花胡同”。
明代始称棉花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后来因为西城区也有一条叫棉花胡同,所以就区分开了加了个“东”字。
现在东棉花胡同的建筑大多都是民宅,其中15号民宅却彰显出不凡,这里曾是清末将军凤山的宅邸,院里有一座拱形券门,布局严谨,做工精细,墙体花卉、走兽、吉祥等图案,至今仍清晰可见。
蓬蒿剧场也藏在这条胡同里,这个低调的小剧院,是北京戏剧的前沿阵地,每年南锣戏剧节都会在这里举办。
大名鼎鼎的中央戏剧学院,在东棉花胡同的尽头。
*游览期间不要打扰到胡同居民生活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短短632米的小道上许多独一无二的风格小店和异国餐厅,在此落脚,比南锣鼓巷清静,又比鼓楼更接地气,被称作“北京最文艺的胡同”。
各式口味的餐厅,多样化的创意小店,精致的手工艺作品馆,闲适慵懒的咖啡店,可以淘到精品的手作店……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点,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恬静、文艺、慢生活,都浓缩在这小小的胡同里,五道营胡同正在以另一种风貌,诉说着老胡同的新故事。
达智桥胡同
站在人来人往的宣武门外大街上,一抬头一座写着“达智桥胡同”的铁艺牌楼便映入眼帘。
这是西城平房居住区的首条步行街,一条不到200米长的胡同,不仅承载着寻常百姓的市井生活,更是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从东到西,然后往北延伸开去,包含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会馆等10多处历史遗迹。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里,这里算不上特别,不同于人潮涌动的杨梅竹斜街,也不像五道营那般小资文艺,这里以住宅民居为主,呈现出胡同院落最原本的面貌。
胡同整体呈现民国风格,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造型别致的花坛和影壁矗立在道旁,几个鸟笼挂在葡萄架下,透水方砖铺成的路面,两旁的民居都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红木门、雕花窗,是属于北京的“生活气儿”。
沈家本故居内也已经修缮一新,并布设主题展览,通过史料、图片、实物展示中国近代法学家沈家本的生平及成就,反映中国法制发展历程。
*因疫情影响,沈家本故居暂停对公众开放。可通过“北京沈家本故居”公众号“VR逛故居”功能线上参观。